YouTube 影片


「那時做批發的,廚房個個都認識我們王林記。」王老太從28歲開始做魚蛋,那時香港還未有衞生條例、領牌照的制度,因為沒有地方做工場,王老太和她的老公惟有用自己住的木屋做魚蛋場:「在木屋做完便拿出去賣,都是這樣的。那時很慘,沒有地方睡,我老公便用四條『水喉通』架起塊板睡覺,就這樣在木屋中慢慢捱。」初初開始魚蛋生意時還未有「王林記」這個名稱,不過王老太的老公叫王林,便有了「王林記」的招牌。

木屋為家同為魚蛋工場 老闆每日擔魚上山來回十幾擔 過於勞碌手指被攪肉機攪斷

王老太的伯伯以前是做魚蛋的,老公是幫手,後來老闆因為年紀大退休了,便把魚蛋場內的機器讓給王老太的老公。「我老公唧魚蛋很快,一底魚蛋,斤半重就斤半重,兩斤重就兩斤重,很準確的,相差不會過一、二兩,這就是他聰明之處。」王老太現年72歲,但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只憑外觀跟本不敢相信她已屆古稀:「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隻馬騮就通山走!」以前嫁了人,幫助丈夫是理所當然的,就這樣王老太在28歲開始了做魚蛋的生涯。


因為沒有自己的工場,為了生計,王老太和老公便直接在自己的家做魚蛋:「那時很慘,炸魚條的時候,煙燻上屋頂,我們住山上,小朋友通山走,沒有一個舒服的環境給他們長大。我幾個女捱得很辛苦,因為要幫忙工作。」王老太回憶。「這棵大樹下面就是我住的!」王老太以前住的山就在現在的舖位對面,王老太仍常常帶孫兒重遊舊地,跟孫兒分享:「那個位就是阿婆以前做魚蛋的,跟你媽媽住在這裡。」隔着格子鐵欄望着故地,王老太道來以前生活的種種辛酸:「木屋在山的中間,我們抬魚要由山腳上到山頂,都七八層樓高。」兩個人搬魚蛋,每日來回十幾擔,一擔有100-120斤 重,鮮魚、魚蛋、魚頭⋯⋯又上又落:「以前很斜的,這裡很多條樓梯,有很多屋子,不是直上的,密麻麻,很難行,這個山住了很多人。」那時一年只有新年期間可以休息六七日:「沒有得休息的,所以常常望打十號風。」


「嘩!做咁耐難忘咁耐喎!這麼辛苦,一日只能睡兩三小時。」王老太直言:「(手指)全部受傷、骨頭都是彎的。不停的做、成日浸着魚水,熱水凍水輪着浸。」因為抬魚、起鱔,王老太捱出不少傷患,其中一隻手指更被攪肉機攪斷:「打瞌睡,被攪肉機攪到,那時29歲。」問到王老太有沒有後悔選擇了做魚蛋這份辛苦工?她爽快回答:「這個世界沒有後悔的,總之王林記養大四個小朋友,個個都讀書讀到他們自行選擇不再讀,不是這樣做可能都沒有這樣的機會給他們。」

王老太的辛勤可謂從小便被訓練出來:「以前細個很窮,幫人(劏魚)沒有錢的,但可以拿魚春當飯食,魚頭便當餸!不幫別人免費做事,別人不會給你的。」那時在過活不容易,養大小朋友更不容易:「要生活、要生存,那個時候沒有綜援、沒有書薄費。沒有得吃就沒有得吃,沒有錢交學費就沒有書讀。所以我很自豪地跟我的孩子說:『你媽媽每識一隻中文字、英文還是數字,我都是靠我自己學習。』我半工讀,實在捱不下去才放棄,家裡負擔太重了。那時候日做十二小時,再在金文泰讀夜中,讀到中三。」


從魚蛋批發轉型至粉麵店 自創招牌菜香蔥魚蛋 老闆:跟客人熟了有歸屬感

在木屋捱了一段不短的歲月,在王老太36歲時,他們儲到錢買下了王林記現在在筲箕灣的舖位。一直以來,王林記專做魚蛋和魚條批發,從四十多年前,一斤魚蛋賣三元二角,賣到後來十幾元一斤。千禧年代隨着大陸開放,內地的魚蛋只需六塊錢一斤,「吃起來一定不一樣,但那時候的人當然是買較便宜的。」王林記便開始從批發生意轉型做魚蛋粉麵店。直至三十多年前,因為抬魚把腰都抬傷了,王老太便把王林記交由叔仔和兒子打理:「現在做到這個規模,就全靠我兒子十多年前,他畢業出來之後回來幫忙。」

雖然身體因長年勞碌而有不少傷患,但王老太仍然每天早上都會到舖頭,幫忙處理人事、管理來貨和出品等。「我看魚是很厲害的,魚來到斤兩足不足, 有沒有落防腐,全部一眼看得出。」王老太現在仍會到魚欄親自揀魚:「凌晨接到電話,(魚販告知)有多少斤魚、一斤有幾多條、價錢⋯⋯我立刻就可以決定買或不買。」魚蛋基本用䱛魚、九棍、門鱔,以前用手做魚蛋還可以用牙帶、木棉魚、紅衫。王老太喜歡用南中國海的魚,因為較有鮮味:「魚夠鮮味就不需要落味精,而能夠吃得出魚味。」


採訪時,問到王老太店內的招牌菜式是甚麼,旁邊的顧客聽到,一邊抹嘴一邊笑着搶答:「香蔥魚蛋!」「我喜歡吃鯪魚球的蔥!但鯪魚球有很多粉,不如自行做香蔥魚蛋吧!」王老太補充王林記獨家招牌菜的由來。「香蔥魚蛋很難做的,因為蔥會出水。一開始失敗,後來用最古老的方法,(控制)時間、用很新鮮的魚才做到,因為有膠性,膠性夠強才可以封住蔥的水份,不夠黏性就封不住了。」一粒小小的魚蛋藏着王老太四十多年的經驗:「平時用新鮮魚做(魚蛋),但休魚期間沒有魚,便要預早儲定魚,這些魚不會太新鮮,這時(處理魚)的時間性就很重要。洗魚必須要用雪水,水夠凍才能保持肉質,用熱水的話會令魚變半熟,魚便不夠『起膠』。打漿時一定要保持魚肉夠凍,否則會散開。溫度很重要,所以現在有溫度計去度,但以前用手去摸,一摸就知道……」王老太隨口便能說出做魚蛋的種種細節。「如果魚夠新鮮,就不用下味精,但失敗了,客人說不夠味,所以便用少少味精吊味。但你喝我的湯是不會覺得口渴的,因為我用很多材料煲:牛骨、豬骨、兩三隻大雞。」王老太除了對魚蛋有所研究,對粉麵的湯㡳和其它食品都十分講究,南乳豬手以南乳、薑、蒜頭炆製:「但不是用甚麼材料的問題,而是起鑊的那一刻,有沒有炒香它們去炆。」



「學生到外國留學,回來第一時間到這裡吃!移民的一下機又來這裡吃。」提到王林記的顧客,王老太滿足地說:「跟客人熟了有歸屬感。因為早上都是那幾個客人,大家很多心事可以聊,很多事可以交流。認識了很多街坊,我的出品沒有甚麼人彈,個個都欣賞。但我真的用心去做,少許不滿意都會倒掉。」王老太笑言自己:「生係筲箕灣人,死係筲箕灣鬼。」由以前的木屋當工場,到後來在筲箕灣置業、再擁有自己的舖位和工場,王老太一至都沒有離開筲箕灣。「(以前)一日做十多小時,站着含着口飯都可以睡着。所以現在不要難為自己了,要睡就睡吧!」話雖如此,但相信各位筲箕灣人仍是常在林王記看到王老太的蹤影!




王林記潮州魚蛋粉麵
地址:香港筲箕灣筲箕灣東大街10號東寶大廈地下A號舖
電話:2886 0068
營業時間:早上6時 - 晚上8時

撰文:Suki Au
攝影:Suki Au、Athena Li


延伸閱讀:

【本地良心小店2022】天后私房菜燒邦|老闆凌晨選購海鮮 店內設魚缸保海鮮新鮮 老闆:希望堅持用香港人的東西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45996

【香港老字號】茶餐廳屹立灣仔70年 老闆保留「別字」招牌:保留招牌到過百年吧!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60464

【香港老字號】港式西餐屹立70年 皇后飯店養育三代人 第三代老闆:不會因為時代改變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32913

【香港老字號】土瓜灣糖水店|默默耕耘近40年 老闆蘭姐:我好鍾意做呢間舖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39511

【香港老字號】點心店屹立西環40年 凌晨五點開店賣手工點心|老闆:做完今年打算退休了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16320

【香港老字號】西灣河60年豆品店 珍香園|三代人堅持每天磨製新鮮豆漿豆花 每天凌晨四時開工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21936

【香港老字號】傳統中式餅店 美其香餅家|屹立近半世紀 堅持傳承唐餅手藝
詳情:https://timable.com/blog/2205178




Follow埋Timable FB同IG
FB:https://www.facebook.com/timable.hk
IG:https://www.instagram.com/timable/

立即下載Timable App,隨時隨地捕捉本地活動資訊
iOS/Android: https://bit.ly/timable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