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Oct 2021 ‑ 27 Jun 2022 (every Mon, Wed to Fri) 1 ‑ 9pm (8 hours)
30 Oct 2021 ‑ 26 Jun 2022 (every Sun, Sat) 10am ‑ 9pm (11 hours)
香港太空館 大堂 》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12 Jul 2023 ‑ 30 Dec 2024 (every Mon, Wed to Fri) 1 ‑ 9pm (8 hours)
15 Jul 2023 ‑ 29 Dec 2024 (every Sun, Sat) 10am (1 day)
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free
contributed by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是計劃中的新一代太空望遠鏡,主鏡闊約 6.5 米。憑藉廣闊的紅外線覆蓋範圍和更高的靈敏度,它將用作研究宇宙歷史的每一個階段,從第一代恆星和星系,到能夠支持生命的行星系統的形成,以及太陽系的演變。

這個專題展覽介紹望遠鏡作為天文學主要工具的用途、韋布望遠鏡的創新技術和科學任務。展覽還展示韋布望遠鏡的機動模型,並解釋紅外線天文學背後的科學。

精選展品


伽利略望遠鏡仿製品
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於 1609 年將望遠鏡指向天空進行科學觀測,目睹了月球有類似地球的山谷和山脈、木星被四顆衞星包圍等。他的發現從此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仿製品由意大利伽利略博物館借出。

分割式鏡瓣原大仿製品
韋布望遠鏡的主鏡直徑達6.5米,由18塊經過高度拋光的六邊形鏡瓣組成。在每塊鏡瓣下方有驅動器調整鏡面曲率,實現完美對焦。展覽展出其中一塊鏡瓣的原大仿製品。

鈹樣本
韋布望遠鏡的主鏡由元素週期表中原子序數為四的元素鈹(符號 Be)製成。鈹的密度雖較其他金屬低,但卻非常剛硬,而且在溫差大的環境下仍能保持形狀。展覽展出鈹的樣本,由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科學教育助理教授陳鈞傑博士借出。


韋布的科研目標
韋布望遠鏡將用作檢示宇宙歷史的每個階段:從大爆炸後的第一道光,到恆星、星系和行星的形成,再到太陽系的演化。

紅外線在哪裡?
韋布望遠鏡可以觀測廣闊的紅外線頻譜。人眼無法看見紅外線,觀眾可以透過這個互動展品尋找紅外線在電磁波譜的位置。

紅外線的透視能力
恆星和行星在塵埃雲中形成,由於塵埃會遮擋可見光,因此利用可見光望遠鏡難以看見其中的過程。與波長相對較短的可見光相比,紅外線被塵埃散射的幅度較細,因此紅外線望遠鏡能夠讓我們直接觀測恆星和行星的誔生。這個互動展品製造煙霧效果模擬塵埃阻擋視線,及示範紅外線的穿透能力。

韋布望遠鏡機動模型
韋布望遠鏡由於過大未能收納於任何火箭的整流罩內,因此韋布被設計成可摺疊。這個機動模型展示韋布望遠鏡如何由摺疊的狀況到完全展開的部署過程。